馬正先
個人簡介
馬正先,現任廣東廣播電視臺電視制作部主任,正高級工程師。主持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視頻內容智能分析處理服務技術研發(fā)與應用示范》項目。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廣電總局《4k 超 高 清 電視技術應用實施指南(2018 版)》《超高清晰度電視信號實時串行數字接口》等多個規(guī)范和標準的制定。第三屆廣東省宣傳思想戰(zhàn)線優(yōu)秀人才“十百千工程” 第一層次培養(yǎng)對象。2021 年,獲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yè)領軍人才稱號。
獲獎感言
獲得這份榮譽我倍感榮幸,感謝聯合會的信任,廣東廣播電視臺領導和同事們支持和幫助。獲獎既是榮譽,更是鞭策。身處新時代,我會更加努力為廣播電視技術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做出自己的貢獻。
專訪內容
1. 回顧從事本行業(yè)以來,傳媒技術發(fā)展進程中的變化
1997 年我開始從事廣播電視技術工作,到現在 25 個年頭。這 25 年間,電視發(fā)展從模擬到數字,從標清到高清,從高清到 4K 超高清,正好經歷了電視技術的三次迭代,其中,從模擬到數字對電視發(fā)展影響最為深遠。站在用戶的視角,從模擬到數字,我們再也看不到雪花點、網紋等圖像干擾;從標清到高清,清晰度提升 4 倍,16:9 的寬屏顯示帶來更寬廣的視覺感受;從高清到 4K 超高清,清晰度再提升 4 倍,特別是 HDR、寬色域、高幀率等加持,配合 5.1 環(huán)繞聲或 5.1.4 三維聲,帶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電視中心數字化方面,2001 年,廣東電視臺從電視演播室開始,逐漸由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過渡,2021 年最后一個演播室高清化改造完成。高清制播方面,2009 年,廣東衛(wèi)視高標清同時上星播出,標志著廣東電視臺電視高清化的到來,2021 年廣東廣播電視臺所有頻道全部實現高清化播出。超高清制播方面,2018 年 10 月,廣東廣播電視臺 4K 超高清頻道正式開播。傳輸覆蓋方面,視頻壓縮技術突飛猛進,從剛入行時的淺壓縮編碼,到 MPEG-2、H.264、H.265 壓縮編碼,壓縮效率提高幾十倍。特別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音視頻編碼標準 AVS、AVS+、AVS2相繼發(fā)布應用,其中第二代 AVS 標準 AVS2 已超過國際同類型標準 HEVC/H.265,并在廣東實現超高清全省覆蓋,第三代標準 AVS3 也將面世,將成為 8K 超高清視頻編碼標準。
伴隨著數字化進程和 IP 技術的廣泛應用,用戶收視行為也發(fā)生了變化。有線模擬電視時代,頻道數量少,而且只能是電視臺播什么用戶看什么。2003 年開始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后,人們看電視接上機頂盒,頻道數量更多,還可以點播。2010 年前后,隨著 IP 技術和寬帶用戶規(guī)?;l(fā)展,IPTV 應運而生,頻道和內容不再受限,個性化和即時性得到彰顯。
2. 對當下媒體融合進程中的一些技術思考和建議
媒體融合進程中,廣播電視媒體保持競爭力最根本的一條是要以用戶為中心,滿足用戶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形態(tài)、改善用戶體驗。
創(chuàng)新呈現形式,大力發(fā)展 4K/8K 超高清電視。高分辨率在大屏上能夠帶來更震撼的體驗,高動態(tài)范圍讓畫面表現更加細膩,寬色域使色彩更豐富、畫面更鮮艷,高幀率讓畫面全程不閃爍。
深耕內容創(chuàng)作,深度參與內容制作。這方面,除了舞美、燈光、視覺、音響等工種深度參與內容創(chuàng)作外,還要運用最新的前沿科技為內容創(chuàng)作添彩。廣東廣播電視臺 2021 年將AR 技術運用到《鄉(xiāng)村振興打擂臺》《國樂大典》等大型節(jié)目制作中,獲得很好效果。
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方式,積極擁抱互聯網。傳統(tǒng)廣播電視在權威性、專業(yè)性和公信力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而新興媒體具有“短(簡短式記載)、平(平等式交流)、快(裂變式傳播)、碎(碎片式呈現及時間利用)、即(即時式發(fā)布及搜索)、開(開放式討論)”的特點,傳統(tǒng)媒體做新媒體,不能簡單地將電視節(jié)目進行切條、分發(fā),而應該整體策劃,分頭制作,要針對大屏小屏不同用戶群體,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傳統(tǒng)媒體要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5G 等新技術,優(yōu)化傳統(tǒng)制作播出分發(fā)流程,提高針對大屏的制播效能。適應新興媒體用戶需求,在快捷、便利、互動性、特色化、分眾化上下功夫,大力發(fā)展小屏業(yè)務,真正讓傳統(tǒng)媒體插上技術的翅膀,大小屏比翼雙飛。
3. 暢想未來媒體發(fā)展的趨勢
從市場主體看。廣電媒體現在舉步維艱,但廣電媒體畢竟是最重要的主流媒體,既承擔著傳播社會先進文化的責任,也是肩負著輿論引導的重任,廣電媒體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不能缺失。下一步關鍵要看廣電媒體自身能否奮發(fā)努力、改革創(chuàng)新。
從技術支撐看。未來廣播電視媒體將會是“云”廣電,制作、播出、分發(fā)全部通過云平臺,從云平臺出來的產品不管是對大屏小屏,還是對各種用戶群體,都是適銷對路的產品。
從媒體內容看。廣電媒體內容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毋庸置疑,廣電媒體內容的專業(yè)性也不在話下,這些都是廣電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未來,廣電媒體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借鑒新媒體發(fā)展的模式和特點,適應網絡傳播特點和要求,在內容端牢牢把握主動權。
新聞技聯動態(tài)
- 成功舉辦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市縣融媒體分會年會暨換屆大會 2022-12-23
- 中國新聞技聯新聞信息標準化分會 2022年年會成功召開 2022-12-01
- 《機器生產內容自動化分級》團體標準 正式發(fā)布實施 2022-12-01
- 延期通知: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 縣市融媒體分會 2022 年學術年會暨技術交流會 2022-12-01
- 2022年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學術年會在貴陽成功舉辦 2022-11-17
- 喜報│53個案例入選首批“技術賦能‘新聞+’推薦案例” 2022-11-17
- 重磅│19位新聞技術工作者獲此殊榮 2022年度“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人才獎在貴陽頒獎 2022-11-17
- 新品│速看哪三項傳媒技術創(chuàng)新產品發(fā)布 2022-11-17
- 2022年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學術年會勝利開幕! 2022-11-17
- 啟動│“中國新聞技聯”2.0版官網上線啦! 2022-11-17